發布時間:2024-03-02 09:27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春氣萌動,萬物生發,又是一年春來到。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牢記總書記囑托,一年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敢拼敢干、辛勤耕耘,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開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向深向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農居建設……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新圖景,正在太湖之濱徐徐展開。
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高標準農田是糧食安全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去年,我市滿格推進整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早日實現“將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目標。
站在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的麥田旁,一眼看過去滿目青翠。“按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鎮、村以項目化形式對‘田、土、水、路、電、技、管’進行系統改造,使這塊以前高低不平、影響農機作業效能的糧田全面煥新。”錫山區耕地質量服務站負責人趙龍說。在這里的數字農業大數據平臺監控室看到,2898畝糧田路成網、田成方,溝渠拓寬、連通且配備了智能灌溉系統。這里不僅“旱能灌、澇能排”,農機作業效率也較之前提高30%以上,成為妥妥的高產穩產“噸糧田”。
集中連片建設,使高標準農田增強了生態底色。在江陰徐霞客鎮方園村新建的1500畝高標準農田區域,原先中間零散分布的農莊、林地、豬舍、河塘等低效用地全部退出,相當于新增糧食種植面積165畝。與以往不同的是,當地還配套建設了種有美人蕉等凈水植物的生態溝渠、調蓄凈化塘等農田生態系統,對農田退水進行攔截凈化。“這樣,農業生產布局優化且實現可持續發展。”村書記王健說,改變之前由數十戶小農戶分散種植的格局,由2家農企開展規?;?、專業化生產。“有效整合了種源、種植、收購、中轉、加工等生產要素,糧食生產效能進一步提升。”據測算,水稻畝均產量能比周邊散戶高100多斤。去年,全市高標準農田增加了12萬畝,超額完成4年建40萬畝的年度目標任務。
強化科技支撐和農業園建設,激發現代農業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無錫在鄉村產業振興的路上步履鏗鏘。
新年伊始,宜興新莊街道農業農村局局長錢東明就忙著和南京農業大學對接,幫助瀆韻農業產業園加快推進百合育種事宜。“農業園將和政府共同發力,加快推動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入。”錢東明說。
瀆韻農業產業園成立之初就按工業化理念運營。“在投入產出和生態效益考核要求下,園區重點發展當前中藥生產行業急需、本地有種植歷史而后因種源問題幾近消亡的藥用百合。”錢東明說。政府和園區雙向發力,使項目加快落地:僅用1個多月,就流轉了近千畝土地用于藥用百合生產,之后配套建設了研發中心、育種溫控實驗棚、農產品展示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等,使產業發展動能更強。據測算,項目運營成熟后畝均收益可達4萬多元。
近年來,隨著五園五區六帶空間規劃、現代農業專項規劃落地,農業用地方向更明確。而區級、鎮級和村級現代農業園分級建設,則可以推動鎮、村加強資源集聚、加大農業投入。去年底,我市三級現代農業園分別達5家、17家和54家。園區發展活力初步顯現,首批8家農業產業園2023年產值較上年約增18%。
“科技不僅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也加速了企業化、規?;洜I。”負責高塍鎮梅家瀆村青蝦產業園經營的宜興城建文旅集團副總朱九紅說。園區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姻”,開展青蝦育苗、養殖、飼料開發和交易全產業鏈經營,原先零散養殖的農民就此成為園區產業工人。預計園區正式運營后畝均產值可達1萬元以上。去年,我市穩步邁出“以科技為利器,加快農業強市”步伐,與國內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了“太湖三白”“河蕩三青”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等平臺,率先落地全國首個“部—省—市—縣”四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互聯互通試點,激發產業新動能。
深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彰顯發展新活力
農村環境質量,直接關系農民群眾生活的品質、關系農業強市建設的成色。去年,按照總書記“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要求,我市加快改善鄉村面貌、優化鄉村治理。
走在惠山區錢橋街道洋溪社區,只見道路上、菜田里干凈整潔,樹蔭下有一兩處種滿花草的小花壇,襯著一旁粉墻黛瓦的農民住房,很是安靜祥和。“原先農民住房旁不時出現亂堆放的枯枝堆,蔬菜田里冬季防寒用薄膜東一處西一處,一派雜亂景象,經過去年半年多‘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后,村莊變美變干凈了。”村民薛松說。
“之前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重解決面上干凈問題,‘三清三治’則從根子上查問題,提升長效管護效能。”社區工作人員小陸說。去年7月起,“三清三治”對6961個自然村進行全面調查,按垃圾堆放等不同程度劃分成Ⅰ類村、Ⅱ類村和Ⅲ類村進行分類施治,推動鄉村進一步強化清理各類垃圾、違建亂放、家河家塘等。今年初的一項評價結果表明,4000多個Ⅲ類村已轉化為Ⅱ類村或I類村,有力推動鄉村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在惠山區萬馬村,新建農房錯落有致,與村里保留的樹木、花草地相映成趣,原先老舊的水塘新建了岸坡,增設了休息平臺、步行長廊、健身活動區等,成為村民茶余飯后愛去的休閑地。“老村莊經過整體規劃打造后,植入了宜居宜養宜游宜學元素,更美更靚。”村民老胡說。去年,這樣的“美麗農居”建設在165個規劃發展村莊啟動,全市有11252戶農村住房得以改善,再加上農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增至85.3,鄉鎮(街道)“15分鐘醫保服務圈”實現全覆蓋,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檔升級,彰顯發展新活力。
來源:無錫日報